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环县山城乡以创新思维探索出一条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利益共享模式,通过村企合作共建工厂,不仅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盘活,还让农民变身为股民,有效助力了农民增收。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、技术瓶颈,还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与分红渠道,真正将“馅饼”送到了农民手中。
具体而言,山城乡引入龙头企业,与村集体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厂。村集体以土地、基础设施等资源入股,农民则以劳动力或小额资金参股,形成三方利益共同体。工厂运营后,企业负责技术、管理和销售,村集体获得固定分红,农民则通过务工收入、股份分红双重获益。例如,当地一家马铃薯加工厂投产后,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,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近2000元,真正实现了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转变。
这一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多方协同: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劳动力,降低了运营成本;村集体增强了经济实力,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;农民则拓宽了收入来源,提升了生活水平。同时,政府通过政策扶持、资金引导,为合作保驾护航,确保了模式的可持续性。
环县山城乡的经验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。通过深化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合作,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升级,还能促进共同富裕,让乡村振兴的“馅饼”惠及更多农民。下一步,山城乡计划扩大合作范围,引入更多产业项目,进一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,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道路。